从时尚模特到战地记者她是毕加索都为之倾倒的女人!
她是20世纪最传奇的女性之一,摄影界的璀璨之星。“二战”期间作为一位女性战地记者,她的每一次拍摄都是生命的冒险,而这正是她的人生激情所在。
她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凭借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Vogue的顶尖时尚宠儿,她是第一位出现在卫生巾广告中的女性模特,她是现代摄影之父曼·雷的学生、情人与缪斯,但是,她不满足仅仅站在相机前成为被拍摄者,她想颠覆男性执掌相机的传统。
18岁的她在巴黎入读刚开办不久的迈杰什戏剧技能学校,她喜爱交际,美得合乎时代风尚。
19岁的一天,李·米勒在纽约街头险些遇车祸,她的救命恩人正是白手起家的新晋杂志大亨——康泰·纳仕。
1928年7月的一天,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一张照片被用在了高洁丝牌卫生巾的广告上。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用品是敏感且不宜公开讨论的话题,而将自己的形象与这类产品联系在一起,会被视为自贬身份。
这批广告的刊登时间一直持续到12月。李看到自己竟然激怒了如此多古板的人,她的震惊已经渐渐转化为深深的自豪。
彼时的巴黎是艺术的殿堂,汇聚了众多革新传统的年轻艺术家,如诗人艾吕雅、布勒东,画家杜尚等,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与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米勒没有成为曼·雷的模特,而是成了他的学生。李和曼·雷相互受益,他们一起生活、相爱。
Vouge和其他杂志的摄影工作。在他们二人共同取得的成就中,最著名的是对“负感作用”技术的探索。
左:约 1929 年,巴黎。李的照片,采用了她和曼 · 雷共同开发的过度曝光技术(摄影者:曼 · 雷) 右:1931 年,在巴黎的曼 · 雷(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20世纪30年代,尽管李以摄影师身份拍摄了各种作品,但不论当时还是今日,人们记得最为深刻的还是她的模特形象。
1932年,纽约。为一篇关于发带的时尚文章拍摄的肖像(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1933年,纽约。肯德尔·李·格朗泽,摄于李·米勒的工作室(摄影者:李·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1933年,纽约。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约瑟夫 · 康奈尔与他的一件作品被组合到了一起 (摄影者:李·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这个埃及人温和、安静、毫不起眼,比李年长将近20岁。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竟会对她产生深远的影响,曼·雷更是对此始料未及。”
约1935年,埃及。阿齐兹 · 埃卢伊 · 贝正在钓鱼(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李下定决心,在开罗开启她的新篇章。她对沙漠探险充满热情,期盼着能够踏上更远、更刺激的征程。
他们的足迹遍布:遥远的绿洲、沙漠废墟,以及红海上那些鲜有人至的隐秘游泳点。
1938年,埃及。李的耍蛇术入门课(摄影者:盖伊 · 泰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李的美丽与活力照亮了那个夜晚。她那些异想天开的点子,滔滔不绝的关于埃及的神秘故事,以及对20世纪20年代巴黎旧日时光的追忆,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超现实主义者们的这场艺术聚会盛大持续了一个月。几周之后,他们又在位于法国穆然的大地平线酒店汇合。
已经无路可逃了,再也没办法假装万事大吉了,更糟糕的是,我这个胆小鬼宁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来解决问题,指望一切小事都能自行平息……至于我,坦率地说,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认为,我要做的头等要事就是赢得自由,或创造自由。
随后,二战爆发,李面临着诸多选择,最容易想到的便是返回美国,但她决定与罗兰·彭罗斯一同前往英国回到罗兰位于唐郡山上的家,他们在空袭警报的呼啸声中抵达了伦敦。
Vouge很少提及战争。 1940 年 10 月,Vouge杂志办公室遭到毁坏,李受命去拍摄废墟的照片。
李开始与两位美国同胞合著一本书《残酷的荣耀:战火中的不列颠图集》。序言中写道:
书中的影像展示了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这些都是真实的照片,我们当中有些人曾报道过英国在战火和爆炸中遭受的严峻考验,对我们而言,这些场景司空见惯。凭借脆弱的古老建筑,凭借血肉之躯和无畏勇气,这些英国人为自己争来了生存的机会。通过这本小书,读者得以一窥他们的战斗情形。不管采用了怎样的办法,他们总能在夜晚战胜自己的恐惧,在清晨到来时如常出门上班。
这段时期是李最具创造力的岁月之一,凭借她超现实主义的诗意视角,李在每一幅照片中捕捉到了可以多层次解读的主题。
《雷明顿万籁无声》,1940年。出自《残酷的荣耀》(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这台被破坏的打字机象征着战争对文化根基的摧残,它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讲述了战争如何摧毁人类的文明成果。
《对文化复仇》,1940 年。出自《残酷的荣耀》(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这张照片因其震撼的画面迅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一位倒地的美人儿被一根铁棒残忍地切断了生命之喉,她的胸前因砖块的重击而布满了青紫。它以一种令人难以忽视的方式,将暴力的残酷性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
1943 年,伦敦北部的辅助本土服务部队的探照灯小队。戴维·E. 谢尔曼手持一面镜子,照亮了小队成员的脸。短短数分钟后,这支小队便被调走,并遭到了空袭(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这篇专题报道展现了伦敦北部一支由辅助本土服务部队的女兵组成的探照灯小队的风采。英国版和美国版的
“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排除在十年内最重大的新闻事件之外。这快把可怜的李·米勒逼疯了。后来我们有人向她建议:既然她是如假包换的波基普西市出身的美国人,那她也可以向美军申请成为战地记者,获得相应资质。”
诺曼底登陆事件的六周后,李于 7 月底乘坐一架运输机,前往位于诺曼底的美军野战医院。
伤员的模样绝不同于“身披闪亮盔甲的骑士”,我眼前是一具具失去知觉的躯体,污秽满身,蓬头垢面。他们从前线的救护站被送到这里来,草草包扎的身体缠着止血带,固定伤处的悬带浸满鲜血。一些伤员已显得筋疲力尽、毫无生气……
1944 年,法国诺曼底。李头戴一顶特殊的头盔,是从美国陆军摄影师唐 · 赛克斯中士手里借来 的(摄影者不详)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Vouge杂志的编辑惊讶不已。在 9 月刊上,杂志用两个跨页的篇幅登载了完整的报道和 14 张照片。
“这是我在战时最激动人心的新闻经历。大家根本想不到我们能写出这种报道,这样的内容与我们光鲜的时尚版面是如此格格不入。”
李驾驶吉普车在各部队间穿梭,目睹了无休止的痛苦和血腥。村庄反复易手,李几乎走遍了战场每个角落。
李成为首批进入达豪集中营的记者。面对集中营的恐怖,一些记者情绪崩溃,李则感到难以置信。
她震惊于大屠杀的规模和惨烈,拍摄了照片以记录这场政治和种族主义犯罪的惨状。
“我恳求你相信这是真的。”她在电报中对奥德丽·威瑟斯说,她想让世界直面这样的滔天罪行。
1945 年,布痕瓦尔德。恐怖的集中营,无法忘怀,不可原谅(摄影者:李 · 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在慕尼黑的摄政王广场27号,李在第45步兵师的指挥部附近找到了一个临时住所。这个位于老建筑角落的地方,外表看起来并不显赫,似乎不曾有显贵居住。室内陈设也普通,家具和装饰都显得平平无奇,没有贵族气息。
然而,银器上的纳粹标志和“A.H.”首字母组合透露出一个惊人的秘密——这是希特勒的旧居。
他们找到了希特勒的浴室,里面还有热水。李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跳进巨大的浴缸,享受数周以来的首次沐浴。
1945年4月30日,慕尼黑,摄政王广场。李在希特勒的浴缸里留影(摄影者:李 · 米勒和戴维 · E. 谢尔曼)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这张照片完全是李·米勒精心设计的。那幅挂在浴缸边缘的希特勒肖像画,或许是为了暗示即将垮台的他。那个挤进画面的丑陋裸体雕塑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警惕一个卑劣的人的理想。而且,李·米勒的靴子恰好位于谋杀这一隐喻的正中央这一点绝非偶然:她把达豪集中营的尘土抹在了这位独裁者的浴垫上,将那双穿过的靴子放到了照片中央。”
李·米勒在在巴黎解放的当天抵达了这座城市。她的首要任务是去拜访她的老朋友们。
她和朋友一同前往毕加索的工作室。她与毕加索紧紧相拥在一起,毕加索宣称:“这可是我见到的第一位盟军士兵!这个人竟然是你!”
1944 年 8 月。巴黎被解放时,毕加索和李在他的工作室里(摄影者:李·米勒)图:《如此自由:李·米勒传》
闲不住的李,再次踏上旅程。她在东欧又游荡了几年。许久之后,她的职业生涯遭遇了瓶颈,激情也消耗殆尽。
1947年的冬天,阿齐兹正式与李·米勒离婚,结束了这段持续13年的婚姻。
李对待自己旧作的态度让人困惑。她会出借他人的照片,却拒绝分享自己的作品,声称它们已在战争中毁坏,且无意义,应被遗忘。她极力贬低自己的成就,让人误以为她没做过有意义的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护士把婴儿身上连着的线随手揣兜,结果一转身忘了!婴儿直接被拽地上,悲剧...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英伟达 RTX 5050 已列入 PCI ID 列表,预计 7 月发布
一周涨价30%!华强北多款DDR4内存现货难求 利基市场支撑下淘汰期或仍需3到5年一线 积木风扇无线版上市:双区控光+简易拆装,99元起
华擎推出 AM5 平台 Mini-ITX 规格主板 A620AI WiFi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